历史沿革
-
在唐代,戎州(宜宾)官坊用四种粮食酿制一种“春酒”。公元743年,唐代诗人杜甫途经古戎州,当时的戎州刺史杨使君在东楼设宴为他洗尘。在品尝当地特产的春酒和荔枝后,杜甫即兴咏出“重碧拈春酒,轻红擘荔枝”的佳句,“春酒”后来也被改名为“重碧酒”。
-
宋代,宜宾姚氏家族私坊采用五种粮食酿酒,文人雅士称之为“姚子雪麴”,后来老百姓称之为“杂粮酒”,这是五粮液最初的雏形。宋代诗人黄庭坚在《安乐泉颂》中称赞:“姚子雪麴,杯色争玉。得汤郁郁,白云生谷。清而不薄,厚而不浊。甘而不哕,辛而不螫”。
-
1909年,宜宾社会名流、文人墨客汇聚一堂。席间,杂粮酒一开,满屋喷香,令人陶醉。晚清举人杨惠泉道:“如此佳酿,名为杂粮酒,似嫌凡俗。既然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,何不更名为五粮液?”五粮液的名字由此而来。
-
宜宾市最有名望的两家酿酒糟坊“利川永”“长发升”,联合“张万和”“钟三和”“天赐福”“全恒昌”等古传酿酒作坊,组建“宜宾市大曲酒酿造工业联营社”。
-
“宜宾市大曲酒酿造工业联营社”更名为“川南行署区专卖事业公司宜宾专卖事业处国营第二十四酒厂”。
-
“川南行署区专卖事业公司宜宾专卖事业处国营第二十四酒厂”更名为“四川省地方国营宜宾酒厂”。
-
“四川省地方国营宜宾酒厂”更名为“四川省地方国营宜宾五粮液酒厂”。
-
“四川省地方国营宜宾五粮液酒厂”更名为“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”。
-
“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”改制为“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”,并创立“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”。同年,五粮液股票在深圳成功上市,有效申购冻结资金达1549亿元,创下了当时中国股市的最高纪录。